导入数据...
传承三线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 ——四川师大“三线建设研究”社会实践团队与当地党支部开展联合党组织生活
时间:2025-07-20 20:14:56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查看:59

2025714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三线建设研究”社会实践团队与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牛石社区党支部在沙湾区红房子开展联合党组织生活,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肖卫东教授、实践团队指导老师郑轶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丽娟及牛石镇牛石社区党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组织生活,社区支部老党员同志与实践团队师生共话三线建设历史,参观三线建设陈列室,团队师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三线建设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参加联合组织生活的牛石社区党支部同志有:社区党支部书记毛加君、居委会主任何素蓉、政府退休老干部祝华勋、信用社退休老党员潘材富、三线建设退休工人李德富、老村组干部秦选兰等。


联合党组织生活现场

组织生活会上,团队指导老师郑轶同志介绍了此次社会实践项目实施的基本背景和情况,并代表团队向当地社区表达了感谢。牛石镇牛石社区党支部书记毛加君介绍了牛石社区党支部的基本情况,并对师生对到来表示热烈对欢迎,希望能够和四川师范大学师生在今后开展更多有益的合作。


郑轶同志介绍项目概况

社区老党员同志们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讲解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背景下,牛石镇铜街子水电站建设的艰苦奋斗历程。他们动情回忆:当时两万多人在这里大会战,从征地到电站大坝开工,70年代到90年代到漫长建设经历中,水电工人和当地群众从素不相识到互帮互助,展现出忘我到无私奉献精神和团结奋斗到宝贵精神。社区党支部书记毛加君补充道:“牛石镇作为三线工业重镇,至今保留着多处历史遗址,这些不仅是地方记忆,更是国家精神的缩影”。



老党员讲述三线建设历史

西南财经大学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工支部副书记刘丽娟从学科建设角度提出建议:“艺术与传媒教育应融入三线文化资源,通过影像记录、创意设计让历史‘活起来’。”团队负责人张睿萱、预备党员吴宏霞汇报了实践收获,表示“老一代建设者的故事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国之大者’的担当,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青年话语传播出去”。


西南财大设计与传媒学院教工支部刘丽娟副书记发言

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肖卫东同志表示:“团队师生要当好三线精神的‘翻译者’和‘传播者’,要弘扬采访了解到的三线建设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涵,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青春答卷。”


肖卫东同志发言

团队师生最后还参观了铜街子水电站建设陈列室以及当年三线建设工作者的办公室等场地。斑驳的工作证、泛黄的设计图纸、简陋的生活用品,这些实物档案无声诉说着建设者们的奋斗故事。团队成员在参观后感慨:“触摸历史才能读懂历史,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三线建设研究,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师生参观三线建设陈列室


郑轶同志在三线建设陈列室讲解

此次联合党组织生活不仅让党员师生深入了解了当地历史文化,也是对团队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史教育。作为校外的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是四川师范大学的优良传统,而影视与传媒学院长期以来坚持把师生实践与当地党组织联动,使师生每一次活动都能获得业务实践与思想建设中的丰硕收获。


图为参会人员合影

供稿 :邓钰庭

摄影:吴帆、肖秉思

初审:张睿萱

二审:肖卫东、郑轶

终审:李绍军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