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6月21日—22日,影视与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硕士方向导师杨小锋教授和米斯茹副教授受邀带领学生分别参加两个学术会议。杨老师一行6人前往昆明,出席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米老师一行2人前往西安,参加数智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由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联合承办,云南广播电视台协办,在云南艺术学院呈贡校区和云南广播电视台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同语同心 强语强国——新时代播音主持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与路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及学生代表200多人参加。
与会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总主题发言、圆桌论坛主题发言以及五个平行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时代播音主持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与路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守正与创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播音主持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人工智能驱动下的播音主持教育创新与全媒体传播业态重构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我院师生认真聆听学界、业界代表的精彩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交流,收获颇丰。
杨小锋教授在分论坛第四组分享论文《思政引领 学科融合 技能拓展:口语传播高层次创作及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论文以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13年来的办学案例,借助传播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聚焦播音主持专业硕士的培养理念与路径问题,认为师范大学在播音主持专硕培养中,应该以思政引领为统帅,以哲学、美学、语言学、传播学和播音学等多学科融合为理论基础,以播音主持技能拓展为归属。
杨小锋教授交流分享
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2023级硕士研究生冯博、邵佳琦、刘佳馨及2024级硕士研究生罗雅文、张嘉亮5人的论文被论坛选中,受邀参加此次盛会。冯博、罗雅文分享了他们的论文《从“他者”到“我们”:国际文化交流节目主持人跨文化传播的共情研究——以〈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为例》,他们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播音主持的跨文化传播为背景,认为节目主持人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共情能够有效跨越文化差异,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冯博、罗雅文在分论坛二组
邵佳琦的论文《智媒体时代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素养研究》以智媒体时代为背景,提出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智媒体浪潮中立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满足受众日益多元的需求。
邵佳琦在分论坛五组进行交流分享
张嘉亮的论文《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数智时代播音主持教育的范式探析》以数智时代为背景,探讨了播音主持教育范式由工具理性范式向交往理性范式的转变问题。
张嘉亮在分论坛四组交流分享
数智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由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北大学齐越教育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朗诵协会共同举办,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立足“新时代·新场景·新语态·新声代”,围绕多个议题探讨数智时代播音主持学科的未来发展。
在聚焦“中国叙事与播音主持话语体系创新”这一议题的分论坛上,米斯茹老师的论文《人民广播“声觉空间”的建构》研究视角独特,颇具启发性。她深入探讨了作为听觉媒介的人民广播为何、如何建构声觉空间、听觉经验和听觉主体等问题。同时米老师还在分论坛(一)下半场担任评议嘉宾。
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2024级硕士研究生彭圣燚在研究生专场(一)上分享了论文《技术赋能与职业重构: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困境突破及发展路径研究》。她表示,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论坛,也深知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会更加积极地参加学术会议,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彭圣燚在研究生专场(一)交流分享
在本次论坛“主题演讲”中,各位专家以数智时代为背景,对播音主持专业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在“圆桌对话”中各位专家学者以数智时代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前瞻为背景进行了深度讨论。本次论坛设置分论坛以及研究生论坛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发言与交流的机会。
参与这两个学术会议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他们不仅领略到了学界、业界的前沿观点,更激发了自己对播音主持专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度思考。大家一致认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语言传播的核心领域肩负着凝聚民族精神、庚续文化薪火、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文明互鉴的时代使命;他们要继续保持谦逊态度和开放胸襟,努力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进一步推动播音主持事业发展。
杨小锋教授说,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一直重视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导师们带头参加各种重要学术会议。近年来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在最具全国影响力的几大播音主持学术会议中,都能见到我院本方向师生的身影。在传媒技术与媒体剧变的时代,师生们在学术交流中及时捕捉到了播音主持研究前沿,深入思考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方向,为校内教学和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播音主持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贡献了四川师大的智慧。
供稿:张嘉亮
摄影:邵佳琦
一审:杨小锋
二审:谢建华
终审:李绍军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