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学术讲座 | “光影与岁月”论坛首期开讲:新现实、新路径、新趋势——地方院校戏剧影视专业建设问题研讨
时间:2021-12-13 11:27:28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查看:68

2021年12月9日下午,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光影与岁月”系列论坛第1期以线上会议方式顺利开讲,共同研讨地方院校戏剧影视专业建设面临的“新现实、新路径、新趋势”。

论坛在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周星、四川省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骆平、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副院长郭道荣出席并致开幕词,四川省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刘翼、王家福、李艺梅、罗思和委员张娟参加了研讨发言。

论坛由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承办,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剧作创研中心协办,四川省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副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副主任王博主持。

image.png

image.png

开幕式上,周星致辞祝贺四川省本科高校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指委的成立。周星说,四川省内有许多所高校开办了戏剧与影视类的专业,区域内的学科资源丰富、整体实力较强,相信教指委的成立和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这种优势,朝着更明确、更丰富、更多样、更具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image.png

image.png

骆平在开幕致辞中,代表本教指委向教育部戏剧与影视专业教指委及周星主任委员对四川高校本学科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期待莅临参会的各位专家在研讨中共话现时、商讨未来。骆平介绍,本届教指委将致力于发挥对四川高等戏剧影视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光影与岁月”系列讲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首期由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来承办,讨论“新现实、新路径、新趋势”——地方院校戏剧影视专业建设问题,希望各位专家各抒己见,为地方院校戏剧影视专业建设提供智慧、提供力量。同时,论坛作为一个平台,希望省内更多的院校加入进来,在教育部戏剧与影视教指委的指导帮助下,将“光影与岁月”系列讲座打造成为本教指委的品牌活动。未来,让我们全力以赴,一起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戏剧影视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添砖加瓦,一起奔赴美好的未来。

image.png

image.png

郭道荣在致辞中分享了成都大学在动画、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的建设经验,指出在当今的新时代背景下,世界面临大变局,科技和传媒发展呈现新趋势,教育部提出了双万计划,作为地方高校,四川省的高等院校戏剧与影视学的专业以及课程该怎么样建,我们都应该有新的思考。希望四川的各个高校之间多走动,多开放交流,以新的姿态,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在大变局当中前行。

主题研讨

image059.png

在研讨环节,各位专家围绕 “新现实、新路径、新趋势——地方院校戏剧影视专业建设问题”的主题进行发言。

image.png

周星从对四川高校与全国其他高校的调研情况出发,强调了地方院校戏剧影视学科建设过程中地域特色和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跨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智能时代背景之下,凸显地域优势是谋篇布局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学校的戏剧与影视类专业的特色就比较鲜明。四川的文化历史资源富庶,还有独特的川剧艺术,四川高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长短处来建设自己的学科,将专业建设特殊性和本地优势结合在一起。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艺术学科的整体发展,做好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师的五位一体。周星从学科建设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四川高校在发展戏剧与影视类专业上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各四川高校甚至是西部高校团结协作,树立全局观,乘势而为、阔步发展,做好学科氛围的营造,重视与其他在本学科发展上也比较活跃地区、高校的互动交流,力争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和发展好四川这个品牌。

image.png

骆平从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高校在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经验出发,谈到了三点感受,第一是感恩四川省内高校在区域环境中强大的学科支撑和兄弟院校之间的互相帮助;第二是践行和谐包容的观念,教指委的服务对象是全域的,也欢迎非委员高校参与到这个平台中,增进交流、温暖,共同蓬勃向上;第三是保持奋进的精神,各个高校继续在一流专业、学科等建设上保持热情。骆平分析了当前本专业师资人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向相邻学科挖掘人才和培育高端人才的解决方案和思路。骆平认为,现在四川仍然缺少从本科生教育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学科教育平台,建议四川高校在建设自身学科的同时,积极做好学科间的融合,加快戏剧教育和电影教育的建设步伐,并建立一个戏剧与影视学科区域发展的联盟,共融共生,共同发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刘翼介绍了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在戏剧影视专业建设中的探索经验,提出了“文传为本、艺习为体、科创为用” 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从两个平台建设、三大课程体系打造、四大技能训练、五种能力要求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刘翼认为,对于理工类大学,除了理念的构建以外,还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打造文化传承加专业教育育人的新样态,构建戏剧影视专业融合教学的新体系,开创文理融通培养的新模式。

image.png

image.png

王家福从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远景计划中文化强省、振兴四川影视的总体框架中,分析了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利好条件和面临的挑战。王家福通过调研发现,最近几年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四川地方高校戏剧与影视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行业对接、实践实习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多请业界的人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其次是重视产教融合,并且在技术更迭的情况下同步提升师资人才。针对四川省开办本学科的高校数量多、体系庞大的问题,王家福建议在本教指委下设立编剧、影视摄制创作、动画与数字媒体三个专家委员会,以更有效地进行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另外,建议在委员高校间先试行开办影像联展和相应的论坛,待时机成熟后向全省推广,以成果展示促进教育交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李艺梅从“破界”的关键词出发,分享了四川音乐学院在分析了当下艺术生态正在发生沉浸式潜移默化的变化,新的叙事表达、表现和新的技术相融合,导致我们整个专业的发展朝着一种交互模式升级,这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带来了更多融合、跨界方面的挑战。在这个新的态势下,我们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不能照抄和生搬硬套,应该与时俱进;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也需要动态调整,打破学科边界,根据环境设置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方案。李艺梅分享了四川音乐学院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影视摄制摄影与制作、美术绘画等课程的改革中创新课程建设路径和师资人才培育方面的经验,提供了各个学校不同的学科氛围下不同专业间的协同性发展的思路。

image.png

image.png

罗思从学校专业布局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专业内部发展逻辑与专业间融合的关系,认为专业的建设需要整合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和人才的需求,反向设计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布局和思路。针对如何实施适应行业发展的融合教育理念,罗思介绍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开办影视技术专业的创新性探索,虽然尚未被正式列入教育部公布本科生专业目录,但该专业的设立实则适应了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外,川影扶持老师们发挥专长,到互联网平台开设慕课,甚至把这些课程推广到国家级平台;鼓励教师参与产教融合,通过引进产业的方式反哺教学,川影的文创基地也欢迎各个高校参与进来,协同发展、共享平台资源。

image.png

image.png

张娟分享了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在动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经验,认为在新文科、新工科背景下,该校建设一流专业、动漫研究中心、微电影创研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的探索非常有意义,探讨了软硬件建设与人才培育的国际化视野。在人才培养方面,成都大学在发展戏剧影视专业中创新性地打造了众多集授课加实践、教室加工作室为一体的组织环境,并通过工作室的教师、党建行政人员等混合化组织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动画专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把跨门类、跨领域、跨专业的相关课程整合为全媒体课程资源库,然后融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去,实现多学科、交互式学习教育;开展融媒人才的培养,用行业标准倒逼专业转型、教师转向和学生实践,拓展专业面向。

   

最后,骆平作总结发言,感谢各位专家在本期论坛上的精彩分享和建言献策,希望各个高校在接下来的本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有所启发,相互借鉴、相互协作,同时也期待这种讲座和沟通交流继续进行下去,形成长效的沟通交流及促进发展的机制。

 

摄影与供稿:雷俊谐 王苗苗

                                        初审:王博 

                                             二审:骆平 谢建华

                                      终审:余剑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