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齐心协力,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赋能乡村,助力三农振兴”实践团队深入考察“石工号子”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1年7月19日
  查看:294
  来源:

       2021年7月17日,是四川师范大学“艺术赋能乡村,助力三农振兴”实践活动开展的第三天。当天,影视与传媒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梓桐庙村进行了田野考察,“石工号子”的拍摄也顺利展开。

       雨过天晴后的早晨分外明朗。2021年7月17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指导教师肖卫东和高院镇梓桐庙村副书记何鹏带领实践团队,一早从石院坝农场出发对梓桐庙村对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考察。一路上,大家对当地的建筑、农业以及文化习俗深入挖掘,也被沿途的风景所吸引,纷纷驻足欣赏,沐浴在美丽风景中的同学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为了美丽风景画的一部分。

1.jpg2.jpg

       除了助力“乡村振兴”以外,“生活大师”项目也是本次的实践活动一个的重要部分,经过两天的调整、学习,同学们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主动帮忙生火、做饭。煎饺、炸馒头、土豆丝、南瓜汤......忙的不亦乐乎,不久,一桌简单而又丰盛的午餐端上了饭桌,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幸福感油然而生。

 3.jpg图片4.jpg

5.jpg图片6.jpg

       号子是石工们自娱自乐、驱赶疲惫的一种方式,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会通过喊号子鼓劲、放松或统一步调。梓桐庙村的号子有着自身独特的地域特色,从劳作类型来分有打石号子、抬工号子、吆石号子,而从牌子来分则有以莲花为题材的号子作品,也有以诙谐调侃为题材的“亲家母”号子作品,还有看见什么就喊什么自由创作,内容题材自由灵活多变,节奏强而有力,顿挫分明。

图片7.jpg8.jpg

9.jpg10.jpg

       为了保留、宣传当地历史文化,下午5时许,肖卫东老师和何鹏副书记带领拍摄团队前往“石工号子”拍摄现场。在先前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些老一辈们已经有20多年没再喊过号子,而今天,他们再一次摩拳擦掌、扛起锤头,高声唱起了号子,婆婆们坐在长凳上加油助威,脸上洋溢着笑容。“哦咦呦,吼嘿!太阳落后天要黑,打了一锤又一锤,接二连三打下去……”来自音乐学院的班玛央宗同学认真地记录着号子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唱词,号子里洋溢着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全场同学们的思绪也都被定格在了这一刻。

       伴随着号子的音律,拍摄逐渐接近尾声。傍晚8时,录制结束,大家返回农场吃饭休息。

11.jpg

12.jpg


         夏天的夜晚是最迷人的,天空中繁星点点,月光皎洁而又温柔,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同学们带着满身的疲惫伴着蛙声纷纷进入了梦乡,为明天的挑战储蓄能量。

  


供稿:师晶莹

摄影:赵永文 马国政

审核:肖卫东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