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传媒之火,薪火相传 ——记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学电视化展播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5日
  查看:551
  来源:

2018101919时,影视与传媒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学电视化展播于学生活动中心(桃李园三楼)正式开始。此次展播由2017级广播电视学四班、五班全体成员主办。出席此次电视化展播的嘉宾有: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佑松、副院长汪清、副院长余剑、影视与传媒学院基础系系主任肖卫东、广播电视学系系主任张萍、副系主任康薇、电视化总负责人陈颖以及此次电视化的各指导老师。2017级、2018级广播电视学全体学生到场观看展播。

aimage002.jpg

2017级广播电视学电视化展播舞台

电视化展播是广播电视学专业一项传统的特色教学实践活动,始于2008级,旨在鼓励同学走出课堂,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同学们的实践操作及创造能力。

aimage004.jpg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此次电视化展播延续以往的模式,四班、五班分别推出“肆壹卫视”和“伍川TV”两个电视频道,自行采制电视栏目并同台展播。展播分为8个栏目:《第一感觉》、《新闻周刊》、《新闻故事》、《公益广告》、《新闻调查》、《商业广告》、《特别节目》,其中共20个展播作品。此外,还增加了抽奖环节、微信公众号实时发送弹幕、摇红包赢大奖等活动,活跃了现场氛围。

展播正式开始前,张萍老师进行致辞,她表示电视化展播是广播电视学一项重要的实践教育活动,并感谢了莅临本次活动的学院领导和学院对本次教育活动的关心与支持,对本专业教师的细心指导给予充分肯定。

其后,陈佑松副院长上台致辞,他表示电视化舞台展播,s是为了使同学们尽早能有展示自我的空间,有探索行业模式的渠道,产生创作冲动。在时代的变革中,这项活动内容也随着时代的不同需求而进行调整,体现着广播电视学的传承和与时代的接轨,启发同学对传媒体系与社会时代的思考。

随后,电视化展播开始播出《第一感觉》等节目,其中穿插着节目负责人上台发表制作感言和专业指导老师的点评。无不表达了对老师淳淳教诲和同学们团结合作、奋力向前的感激,以及对下一届学弟、学妹的经验分享。

历时数月的血泪之作,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新闻周刊》不仅针对校内新鲜事,也结合了当下成都市的城市新闻进行报道,指导老师张萍对两个频道的新闻报道表示赞赏,并就“具有前瞻性的选题”提出指导意见;《公益广告》对当前时事舆论的思考,进行了富有深度的选题,从大学生特有的角度对手机拖延睡眠的普众现象、对性侵的反抗、对抵制人情冷漠的呼吁进行拍摄制作。时长虽短,但寓意无穷;《新闻调查》从贴近生活的选题出发,《大学生兼职陷阱》揭发了网络上兼职平台的黑幕,启发当代大学生警惕兼职中的皮包公司等陷阱;《养老之困》从中国快速老龄化的背景进行深度思考,探讨中国养老中老人的需要和社会应给予的帮助。两部作品都体现出深度报道应该具有的价值,给同学们带来启发。《新闻故事》中对大学生兼职与网络“键盘侠”的网络暴力进行编排。取材于真实发生的新闻,将新闻与艺术结合在一起,片中学生生动的演技与耐人寻味的剧情赢得了满堂喝彩;《学海纪录》分别从四川师范大学古琴社与南充特色米粉获取灵感:《人“琴”世故》中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师生关系中技艺的传承,其中情谊绵长,动人心弦;通过南充特色米粉来填补南充这座城市独特的城市记忆,片中食材制作过程令人垂涎欲滴,仿佛香气扑鼻,其中述说的小城故事,勾起阵阵乡愁。《商业广告》中用年轻一代的制作想法对曼妥思、怕怕APP、驾校、口气清新剂进行拍摄,新颖又有趣。最后的《特别节目》简单记录了同学们数月来的艰辛与付出,揭露本次电视化展播背后的不易,引发现场广电学子的共鸣。

aimage006.jpg

2017级广播电视学全体学生合影


历时三个小时之久,本次电视化展播正式落下帷幕。通过电视化展播的实践教育方式,不仅让大二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类型节目的制作方法、掌握电视节目形态、了解频道运作规律、稳固团队合作理念、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后阶段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大一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将这项传统活动像“火炬”般传给下一届。在变化复杂的时间洪流中,电视化舞台展播会作为永恒的舞台倾述未来传媒人的情感。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供稿:何羲媛

摄影:肖雪健

20181019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