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师生受邀参加第九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 并获两项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奖
时间:2025-10-30 16:00:17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查看:166

20251025日,由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在江西南昌隆重举行。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硕士方向负责人杨小锋教授,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2023级硕士研究生冯博,2024级硕士研究生罗雅文、赵晓磊、郝语、赵润泽、张嘉亮、周擎宇、刘思彧洁,以及2025级硕士研究生王佳宁等一行10人应邀出席并获得两项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

本次论坛以“赋能与进化:人工智能时代的主持传播”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业界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与研究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能技术对主持传播生态的重塑与影响。

杨小锋教授受邀担任主论坛·专家主题发言环节第一个发言嘉宾,他作了题为《集成·奠基·前瞻:张颂在中国播音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历史贡献》的专题报告。杨老师从历史脉络与理论建构的角度系统梳理了张颂教授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上对中国播音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产生的突出贡献,引发了与会学者的深入思考。张颂是中国播音学的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首任院长、教授,他一直倡导并践行创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播音学理论。


冯博、罗雅文、赵晓磊、郝语、赵润泽、张嘉亮、周擎宇、刘思彧洁、王佳宁等9名同学的论文被论坛录用,受邀参加此次盛会,并在分论坛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在研究生分论坛一中,冯博、罗雅文分享了他们的论文《从“他者”到“我们”:国际文化交流节目主持人跨文化传播的共情路径探析——以<美美与共·和美之歌>为例》,赵晓磊分享了论文《从“替代”到“协同”:人工智能时代语音合成与人类口语传播的竞合关系》,王佳宁探讨了《智媒时代AI主播的应用场景和实践边界探究——以新闻播报与电商直播为例》。

     

(冯博、罗雅文)                    (赵晓磊)

王佳宁

   

(郝语)                                                                   (张嘉亮)

   

(赵润泽)                           (周擎宇)

(刘思彧洁)

在研究生分论坛二中,郝语汇报了论文《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主持传播的角色定位与话语创新》的主要内容,赵润泽分享了论文《从“全知”到“共情”:智媒时代主持传播的话语转型与影响力构建——以央视新闻<相对论>为例》,张嘉亮探讨了《走出工具理性,迈向交往理性:智媒时代播音主持教育的范式探析》问题,周擎宇、刘思彧洁联合汇报了论文《符号三分法视域下驻外记者短视频内容构建策略——以“徐德智在联合国”短视频账号为例》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论坛的优秀论文评选中,我院学子表现突出。冯博、罗雅文的论文《从“他者”到“我们”:国际文化交流节目主持人跨文化传播的共情路径探析》以及周擎宇、刘思彧洁的论文《符号三分法视域下驻外记者短视频内容构建策略》荣获第九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硕士研究生优秀论文三等奖。这两个奖项体现了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在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右二:周擎宇 右三:冯博)

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参加此次论坛不仅拓展了学术视野,更深入了解了主持传播领域的前沿动态。大家一致认为,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主持传播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的研究生,应当主动适应时代变革,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探索播音主持学科发展前沿话题。

杨小锋教授认为,本次论坛为我院师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展现了我院在播音主持研究领域的学术努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主持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期待未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播音主持事业和学科发展贡献川师力量。

 

撰稿:王佳宁

供图:冯博

初审:杨小锋

二审:谢建华

终审:李绍军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