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委会年会暨第十届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论坛自2024年7月20日启动征集,至11月12日截稿共收到来自全国各个高校、机构和个人累计204论文篇,作品433部。
经筹委会组织专家初评、复评和终审合议,第十届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论坛入选论文77篇(教师组47篇,学生组30篇);入围作品100部(纪录片41部,短视频30部,数字视频9部,剧情片20部)。现发布如下:
聚焦·赋能·跨越——第十届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论坛论文入选名单 |
|||
|
教师组 |
||
|
作者 |
单位 |
论文名称 |
1 |
廖亮 |
上海大学 |
“非遗影像”视角下的“戏曲传播”理论与实践 |
2 |
许孝媛、孙悦 |
云南大学 |
论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与文化深描 |
3 |
吴雁、许贝贤 |
广东财经大学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视觉形象建构——以庄学本民族志摄影作品为例 |
4 |
黄迎新 |
中南民族大学 |
长江文化的“他者”影像记录与意义建构 |
5 |
何雨婷 |
中南民族大学 |
大学与中学合作让“红歌”进课堂的现状调研报告——以九江市少数民族学校为例 |
6 |
巴胜超 周晓雯 |
四川美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 |
2023年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报告 |
7 |
岳筱宁、朱向羽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鄂伦春族纪实影像的文化传播实践 |
8 |
苏吉晨、杨国兴 |
眉山彭山区纪委 |
嵌入一日三餐:美食短视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
9 |
成芝星、但敏 |
四川传媒学院 成都大学 |
非遗题材电影的文化价值与现实困境 |
10 |
蒋建华、张涵 |
成都理工大学 |
非遗短视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传播 |
11 |
王颖 |
黑河学院 |
视觉人类学视野中的赫哲民族影像 |
12 |
邓涛 |
四川传媒学院 |
从想象到共鸣:民族动画的共同体美学书写 |
13 |
刘静 |
中国传媒大学 |
景观理论视域下新时代民族题材电视剧的影像叙事研究 |
14 |
王硕 |
四川师范大学 |
非遗影像助推乡村振兴研究 |
15 |
张艾 |
广西艺术学院 |
新世纪少数民族形象的域外生成 |
16 |
原文泰、唐欣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空间文化与文化空间:新时期回族题材电影的“民族性”书写 |
17 |
王亮 、张羽歌 |
西华师范大学 |
赋能与永续:非遗数字博物馆传播实践与创新路径研究 |
18 |
王振宇、李辰茜 |
郑州大学 |
融媒时代中国传统文化视听传播的路径探析——以《天工开物》为例 |
19 |
刘广、刘逸博 |
河北大学 |
由“驻留”到“刻画”——非遗微纪录片民族化的空间建构研究 |
20 |
王利丽、杨菲 |
中国传媒大学 |
非遗活态传承视域下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的文化身份认同建构 |
21 |
谭聪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中国西部电影与美国西部片的英雄叙事比较研究 |
22 |
杨菲、王利丽 |
中国传媒大学 |
新国风视域下非遗影视剧的叙事策略研究 |
23 |
李淼 |
云南师范大学 |
民族题材电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研究 |
24 |
尼加提·依布拉音 |
新疆大学 |
从电影《歌声的翅膀》看新疆文旅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
25 |
朱宁波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基于民俗传承与保护下的独立纪录片创作过程探索 |
26 |
杨国兴、马晨阳 |
云南民族大学 |
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数字化生存的实践与途径 |
27 |
李正丽、樊明君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非遗影像在川剧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中的文化庚续与银幕符号建构 |
28 |
朱荣清 |
天津传媒学院 |
非遗影像叙事策略与文化传播研究 |
29 |
阿不来提·吉力力 |
新疆艺术学院 |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共同体叙事探析 |
30 |
韩永青 |
重庆文理学院 |
非遗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的故事化叙事 |
31 |
李启军 |
广西民族大学 |
日英美“香格里拉”纪录片的“影像地理学”阐释 |
32 |
牛光夏 张琦琛 |
山东艺术学院 |
溯源、重构与编码:文化探源类节目的空间叙事 |
33 |
巩杰 |
西北大学 |
“流动的空间”:原初激情、视觉图腾与民族寓言 |
34 |
刘涛 |
龙岩学院 |
新媒体语境下非遗影像的纪实表达与问题反思 |
35 |
朱斌 |
江苏师范大学 |
“记忆即诗意”:论非遗纪录片的技艺书写及其审美内涵 |
36 |
崔亚娟 |
北京联合大学 |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视听传播的跨媒介叙事框架构建 |
37 |
任志明 |
西北师范大学 |
中国传统美学意趣的镜像重构与视听重塑 |
38 |
王作剩、周璨 |
吉首大学 |
万玛才旦电影在法国的跨文化传播 |
39 |
孙蕾、谢瑷鲡 |
天津师范大学 |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国产商业电影的民族性表达 |
40 |
赵国春、傅家仪 |
西部戏剧与影视文化研究所 |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景观书写与话语表达 |
41 |
吴飞 |
重庆邮电大学 |
非遗短视频:遮蔽的困境与诗性转向 |
42 |
董海斌、蔡睿智 |
西安理工大学 |
共情传播视域下微纪录片的叙事与传播研究 |
43 |
詹晓雨、高路 |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非遗影像的生态书写 |
44 |
唐英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新媒体环境下民族影视的创新表达与传播路径研究 |
45 |
李欣、刘向文 |
西北民族大学 |
2023-2024年民族影视共同体叙事与地方文旅融合研究 |
46 |
马琪 |
内蒙古大学 |
媒介仪式视野下乌兰牧骑视听传播研究 |
47 |
宋发枝、张宏树 |
湖北民族大学 |
新质生产力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媒介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
48 |
阮艳萍、唐晓敏 |
云南师范大学 |
“多元的勃兴”:21世纪以来的印度尼西亚影视人类学实践一瞥 |
|
学生组 |
||
|
作者 |
单位 |
论文名称 |
1 |
蒲璐(博士) |
上海大学 |
从田野图像到文化图景:我国裕固族影像志中的叙事母题探赜 |
2 |
侯博娅 |
郑州大学 |
受众对非遗影像的认知变迁:从历史传统到当代发展 |
3 |
侯慧静 |
中央民族大学 |
他者视角下的共鸣:“日常语境”焕发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的共通价值 |
4 |
张依 |
郑州大学 |
从非遗物质到精神空间:“非遗+影像”视阈下河南浚县泥咕咕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
5 |
黄一洋(博士) |
清华大学 |
人类学的电影研究:历史脉络、现状与趋势 |
6 |
索岚杰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YouTube平台涉藏地区旅游视频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
7 |
李梦云秋 |
重庆师范大学 |
文化·风俗·精神:从三种形态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 |
8 |
鲁禹宁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无瑕、暧昧、旁落:少数民族电影中的男性形象嬗变 |
9 |
郭双 |
华中师范大学 |
西部电影中“骆驼客”民歌的共同体叙事与表达 |
10 |
王鑫 |
中国传媒大学 |
对外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话语博弈与认知纠偏 |
11 |
龚棋、李香桂 |
吉首大学 |
新时代人文纪录片的“湘西文化记忆”书写 |
12 |
张宝誉(博士) |
中央民族大学 |
何以铸牢:新传播中介“江格尔TV”的史诗演述研究 |
13 |
李菲 |
郑州大学 |
“非遗”所思:短视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建构与文化表达 |
14 |
邰馨慧 |
贵州民族大学 |
台江县苗族盛大节日习俗数字化影像保护与传播路径研究 |
15 |
赵晓强 |
云南师范大学 |
文化译者: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理论视角 |
16 |
郑子怡 |
长安大学 |
地缘视角下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离散:新西部影像的风格再划分 |
17 |
何录霞 |
西北大学 |
数字科技在非遗影像中的应用研究 |
18 |
明扬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记忆与认同:“非遗电影”的文化认同构建 |
19 |
周心颢、孙敏、徐美琪 |
河北大学 |
《我的阿勒泰》:媒介地理学视域下民族题材电视剧中的“边疆想象” |
20 |
李香桂 |
吉首大学 |
国际传播视野下非遗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
21 |
陈诗瑶 |
上海大学 |
浅析央视戏曲短视频化节目的非遗影像传播价值 |
22 |
赖晨宇 |
南昌大学 |
当代潮剧传播路径探索:接受美学、身体迷恋与再仪式化 |
24 |
李孟婷(博士) |
兰州大学 |
地缘文化视域下“藏地新浪潮”电影的空间建构 |
25 |
潘源(博士) |
西南大学 |
数民族语译制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三重勾连” |
26 |
张一洵 |
暨南大学 |
“地方感”与“情动力”:纪实节目的人文记忆书写 |
27 |
郑孝熙(博士) |
湖北大学 |
空灵·荒寒·中和:从意境说看中国电影空镜头的 |
28 |
韩娟 |
贵州大学 |
主流媒体非遗短视频传播路径研究 |
29 |
王志文 |
陕西师范大学 |
人机&机机协作:民族影像AI生成创新机制研究 |
30 |
肖锐思 |
中国传媒大学 |
民族影视传播视角下的在场与离场研究 |
|
聚焦·赋能·跨越——第十届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论坛作品入围名单 |
||
|
作品名 |
机构名 |
主创 |
1 |
《孤岛不孤》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何海燕 |
2 |
《木雅壁画》 |
四川音乐学院 |
陈明红 |
3 |
《母亲》 |
青岛电影学院 |
王鹰 |
4 |
《诺玛阿美》 |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
王鑫冈 |
5 |
《生于草庙》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谈重庆、应维亚、曾琪欣 |
6 |
《年》 |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
吝勇辉 |
7 |
《返乡路》 |
暨南大学 |
叶雨楠 |
8 |
《沿着河流的方向》 |
首都师范大学 |
朱帆 |
9 |
《田野哲人》 |
潇湘之湖工作室 |
肖虎 |
10 |
《奈何先生》 |
新疆艺术学院 |
张巧玲 |
11 |
《阿万仓人家》 |
兰州大学 |
李洋 |
12 |
《竹纸承韵》 |
湖北民族大学 |
汤永浩 |
13 |
《司岗里:佤山回响》 |
南京艺术学院 |
李鹏宇 |
14 |
《高黎贡山放羊人》 |
云南民族大学 |
杨应能 |
15 |
《灯火一豆》 |
西北民族大学 |
杨旭亮 |
16 |
《最后的古歌》 |
贵阳华彩 |
卢凤岗 |
17 |
《印第安,同为黄种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郭欣炜 |
18 |
《凉山故事--我在山里踢足球》 |
重庆工商大学 |
王雨欣 |
19 |
《濮善之夏》 |
中央民族大学 |
高相豪 |
20 |
《沂蒙深处有人家》 |
新疆艺术学院 |
赵蕾 |
21 |
《诗歌足球乡村小学》 |
咸阳师范学院 |
赖春 |
22 |
《鼓·道》 |
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
周雨薇、罗海伦、任程欣 |
23 |
《黄河沿岸的路》 |
个人 |
高卫海 |
24 |
《我的父辈是“嗓嘎”》 |
个人 |
吴家荣 |
25 |
《点泥成金》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李艺琳 |
26 |
《两个人的学校》 |
广西民族大学 |
卢清琳 |
27 |
《镜像巴比》 |
浙江师范大学 |
张睿哲 |
28 |
《问道川剧·脚步》 |
四川师范大学 |
李伊檬 |
29 |
《起范儿》 |
中国传媒大学 |
张哲 |
30 |
传承人陈义兴(同尼阿波)综述片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陈靖南、桂阳瑒、杨舒元、江德民、郭俊荣、陆贵、钱俊勇 |
31 |
《花馍》 |
文旅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
吴效群 |
32 |
《一生的麦地》 |
新疆艺术学院 |
景德军 |
33 |
《未天将至》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
李佳颖 |
34 |
《明晚再会》 |
云南大学 |
杨露露 |
35 |
《武松打虎》 |
中央民族大学 |
宁博文 、涂莉娜、陈俊峰、郝伊彤、任新如 |
36 |
《胶林之下》 |
兰州大学 |
屈松 |
37 |
《浮世一声》 |
大连民族大学 |
李文哲、贾瑞杰、刘芳妤、吴建明 |
38 |
《寨坑唱船》 |
赣南师范大学 |
刘丽芸 |
39 |
《古桃》 |
中央民族大学 |
欧雪洋 |
40 |
《草原上的菩喆喆》 |
西北民族大学 |
于聪 、张毅、 祁子翾 、杜婷婷 |
41 |
《龙潭宗祠·境界》 |
吉首大学 |
刘诗舟 |
42 |
《我是小结巴》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
王慧溪 娄来科 |
43 |
《相生》 |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
王韬 |
44 |
《孤独的狼》 |
四川师范大学 |
罗钰 |
45 |
《竹林佳酿》 |
浙江农林大学 |
王诗雯 |
46 |
《柯尔克孜驯鹰人》 |
新疆艺术学院 |
安民康 |
47 |
《清风吹廉花开》 |
山西传媒学院 |
李源健 |
48 |
《瑶绣》 |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
赵南乔、王英倩、李政熹、刘跃、邓梓妍、梁阮智 |
49 |
《生生莆仙》 |
莆田学院 |
谢欣恬、余越、何玲玲 |
50 |
《竹情》 |
四川师范大学 |
王珏琳、温棋皓、刘柯妤 |
51 |
《丝语羌山》 |
四川师范大学 |
杨琳、吴倩仪、王亚茹、朱俊锟 |
52 |
《红河长街宴》 |
云南艺术学院 |
许继华、胡琳 |
53 |
《藏域来风》 |
西北民族大学 |
赵丰怡、马尚凯 张孝博 马浩云 |
54 |
《蔚篮色》 |
山西传媒学院、湖南大学 |
刘卓衡 |
55 |
《喃喃秘语》 |
山西传媒学院、湖南大学 |
刘卓衡 |
56 |
《鹤舞云端 · 甸南绣韵》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蔡奕贤、邹旭、华宁致、徐芝韵、陈颖熙、周焕坚 |
57 |
《陶的诗》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蔡奕贤、邹旭、华宁致、徐芝韵、幸妍君、郑嘉璐 |
58 |
《向阳之路》 |
青岛伴我同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
李明、李艺 |
59 |
《存墨不腐》 |
成都以上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王大韦、杨叶 |
60 |
《最后的端公》 |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
周子轩、刘斯琪 |
61 |
《同心共舞夕阳红》 |
西北民族大学 |
于聪、张毅、祁子翾、杜婷婷、马念 |
62 |
《埙迹》 |
成都理工大学 |
李洋玥 |
63 |
《蜉蝣》 |
个人 |
蔡坤宇 |
64 |
《寻找非遗》 |
吉林艺术学院 |
陈涛、谢非 |
65 |
《京城守味人》 |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
王一凡、李素、黄建阳、杨敏欣、周蕊 |
66 |
《火草纺织》 |
云南民族大学 |
罗敏、李晓、熊倩、杨国兴 |
67 |
《荥火淬砂》 |
四川师范大学 |
李滋原 李彦孜 刘明昊 刘家宝 |
68 |
《宴席》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代琳琳、肖屿涵 、周威、叶晓夏、杨婉婷、杨韵、喻俊昆 |
69 |
《梅兰芳沪上演出掠影》 |
上海大学 |
廖亮、陈章涌 |
70 |
《一寸还成千万缕》 |
中央民族大学 |
李天语 |
71 |
《留住家乡》 |
重庆文理学院 |
刘璐、张紫菡 |
72 |
《七七四十九》 |
暨南大学 |
范呈祥 |
73 |
《红镯》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陈旭佳 |
74 |
《洞天》 |
北京电影学院 |
李伟 |
75 |
《可可-Cocoa》 |
华南师范大学 |
黄尚兰 |
76 |
《蚬冈·侨心记》 |
广州美术学院 |
陈赞蔚 |
77 |
《一朵绿》 |
湖北理工学院 |
李悦 |
78 |
《古今荔枝甜蜜蜜》 |
广州美术学院 |
郑扬 |
79 |
《太阳姑娘》 |
西南民族大学 |
卢宇琪 |
80 |
《竹·风》 |
四川音乐学院、中共渠县纪委 |
高中立、陈凌波、杨苏 |
81 |
《我记得》 |
山东艺术学院电影学院 |
李哲 |
82 |
《巴合拉恩是只羊》 |
上海戏剧学院 |
张喆 |
83 |
《严肃活泼》 |
个人 |
宋捷英 |
84 |
《大坝》 |
北京电影学院 |
傅杰 |
85 |
《我和我的年华》 |
河北科技大学 |
杨彦龙 |
86 |
《兰纳月》 |
澳门科技大学 |
程正野 |
87 |
《灯火初明》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张珂梦 |
88 |
《老驴》 |
西北民族大学 |
董育才 |
89 |
《背上的脚》 |
北京电影学院 |
吴若桐 |
90 |
《蔚蓝之地》 |
中国传媒大学 |
蒋雨晨 |
91 |
《阿依》 |
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 |
刘屹峰 赵思源 |
92 |
《南方青年》 |
暨南大学 |
张梓玟 |
93 |
《在寒潮来之前回家》 |
北京师范大学 |
余朝峰 |
94 |
《情殇》 |
四川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 |
茫拉·尖参 |
95 |
《绿箩》 |
辽宁大学 |
焦玉双 |
96 |
《妈妈的代理女儿》 |
上海电影学院 |
李立漪 |
97 |
《那边》 |
北京电影学院 |
塔娜 |
98 |
《子曰千年》 |
德阳市博物馆 |
王华、张杰、吴奕潼、张璟怡 |
99 |
《生吃海椒》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
陈艳尧 |
100 |
《诗薇的美术课》 |
西南民族大学 |
阿鲁布布 |
繁荣民族影视创作,探索非遗影像表达,让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绽放出新的时代芳华。期待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创作者和青年学人一起相聚成都与会研讨、观摩。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与非遗影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坛筹委会
2024.11.28
供稿:马腾
初审:刘广宇
二审:肖卫东
终审:余剑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