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戏剧影视纪录片教学工作坊主题论坛在我校举行
时间:2024-11-22 11:13:56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查看:355

20241121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戏剧影视纪录片教学工作坊论坛在狮子上校区综合实验楼701分两场举行。西北师范大学朱怡璇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樊启鹏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骆志伟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彭侃老师、青海师范大学林涛老师、阜阳师范大学徐明君老师、阿坝师范学院查燕老师参加了第一场论坛,论坛一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唐晋副教授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卞祥彬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张浩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武建勋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武亮宇老师、青海师范大学完德才让老师、西昌民族幼专陈麒龄老师、阿坝师范学院刘强老师参加了第二场论坛,论坛二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骆志伟副教授主持。影视与传媒学院2024级编导、电影和新媒体方向的研究生们参与了两场论坛。

人的生命有限,宽度无限,这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第一场论坛在唐晋副教授的主持下展开。在交流讨论中,参会的各位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教学中遇到的相似困惑,如在一学期有限的纪录片课时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作品质量;好的选题如何走进课堂;纪录片作品的选题同质化严重;学生无法深挖选题深度等等。

同时,参会老师们通过分享实践经历、教学理念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在讨论中解答困惑。西北师范大学朱怡璇教授讲述了其教学理念:做中学,学中做。她表示纪录片课程是一门社会调研性课程,可以打开课堂,鼓励以项目为主题进行创作。阿坝师范学院查燕老师介绍了阿坝州当地的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等选题,为同学们拓宽了选题思路。

北京师范大学樊启鹏教授就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实践为各位老师解答了困惑,他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将纪录片的课程分解为史论、制作、专题等多个课程,课程搭配教学,多名教师同时指导,纪录片课程渗入多门课程中去,促进了学生作品质量的优化。同时,利用横向资源,进行项目化教学;本硕联合创作,起到帮扶效果等等。北京师范大学彭侃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他表示目前大时代下真人秀纪实化、纪录片娱乐化大有可为,鼓励同学们有意识地抓住机会、深耕创作,多产出,积极参赛。

樊启鹏教授发言

阜阳师范大学徐明君老师提出了目前高校滞后于行业的问题。青海师范大学林涛老师分享了青海纪录片创作的历史脉络与发展思考,他表示纪录片最重要的是发现其本身、原始的东西,纪录片工作者的纪录责任、传承责任重大。四川师范大学骆志伟副教授针对纪录片课程中的选题难提出解决办法,鼓励教师从课程作业开始培养,让学生自发现选题,由课程作业深挖为期末作品甚至毕业设计。


论坛二现场

第二场论坛在当日下午开展,由四川师范大学骆志伟副教授主持。论坛中安徽师范大学卞祥彬副教授号召同学们进入创作中,对创作投入时间、信念和坚持。阿坝师范学院刘强老师提倡城市与自然互通,他表示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选题要深入思考到“根”,每个同学都需要一个发现美的眼睛。西北师范大学张浩副教授提到了纪录片拍摄需要新思路。在新时代背景下,他提出同学们在拍摄中要表达对人精神、灵魂的透视,也可以表达自己的精神需求,由此延展至社会的需求。

青海师范大学完德才让老师提出教学当中课程跨度过大的问题,他还提倡不要用固有思维去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这样会令文化思维大打折扣,不同的文化习俗要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北京师范大学武亮宇老师讲述了电视、电影、流媒体三个层面不同的制作方式,通过儿童纪录片的案例分享创作经验,他表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做到通俗好看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要传递什么信号。西昌民族幼专艺术教育系音乐专任教师陈麒龄老师提出了“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观点。

论坛合照

本次论坛汇集学界和业界多名专家老师,就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展开卓有成效的分享与探讨,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珍贵的平台。此次戏剧影视纪录片教学工作坊两场论坛的成功举办,开启了加强高校间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

 

 

供稿:张子慧

摄影:陈孟坭、闫呈智

初审:金子怡

二审:蒋汶倩

终审:谢建华 余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