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16日上午,由四川省非遗影像研究中心、四川省曲艺家协会、中国曲协四川师大影传学院全国曲艺传播研发基地以及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一届四川省非遗影像论坛曲艺邂逅非遗学术论坛在综合实验楼701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四川省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李多、四川省曲艺家协会驻会干部杨溢,四川师范大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陈佑松等领导出席了论坛,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助理樊明君、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哈哈曲艺社创始人田海龙、重庆市曲艺团艺术总监袁国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肖卫东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徐丛丛老师、杨肸星老师等专家做了主题报告。论坛由四川省非遗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唐晋副教授主持,美术专业造型艺术方向全体研究生和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2024级编导艺术方向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论坛海报
唐晋主任首先介绍了四川曲艺艺术作为巴蜀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并将影像人类学研究与曲艺非遗文化的联系进行了层层剖析,阐释了论坛的初衷和前期准备。四川曲艺非遗文化是四川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通过影像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记录和展示其艺术魅力。四川曲艺非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影像表达,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四川曲艺非遗的独特魅力,推动其传承与发展。通过影像转译讲座的推广,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唐晋老师正在主持
四川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李多先生在会前做了重要发言。他讲到:此次论坛对于推动四川曲艺艺术在理论和影像研究与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借此契机整合各方资源,传承与创新四川曲艺艺术,为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做出新贡献。
四川曲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李多发言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陈佑松教授向参加论坛所有嘉宾致欢迎辞。他首先就非遗影像整理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做了说明,并介绍了影视与传媒学院在戏剧影视、新闻传播等领域所做的努力,他对此次以四川曲艺非遗为主题的学术论坛的价值与影响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以此为起点开启非遗影像研究的新领域。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陈佑松教授发言
论坛上半场围绕四川曲艺非遗的文化内函及影像表达进行讨论,四川省川剧院院长助理樊明君通过“以人为本、以曲通心、以艺化人”三个方面来展现曲艺非遗的文化韵味、人文情怀和社会价值。随后,重庆市曲艺团艺术总监袁国虎强调影像化的表达方式,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了解曲艺非遗,进而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四川省曲艺家协会田海龙副主席提出曲艺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记忆,并且深入剖析曲艺非遗的文化内核。
重庆市曲艺团艺术总监袁国虎做主题发言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哈哈曲艺社创始人田海龙做主题发言
徐丛丛、杨肸星、肖卫东三位老师在论坛后半场就曲艺非遗的影像转译理论研究与当代探索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徐丛丛老师针对四川曲艺非遗的影像化发展历史及路径优化展开讨论。她指出为了进一步优化四川曲艺非遗的影像化路径,可以聚焦曲艺事项,打造精品IP,提升曲艺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杨肸星老师主要针对新媒体视阈下四川曲艺非遗影像传播路径与策略提出了建议,他表示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传播策略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创新传播策略,如结合热点事件、运用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注重情感表达等,以提高四川曲艺非遗影像的传播效果。最后,肖卫东老师探讨了四川曲艺非遗的影像转译,他表示影像转译作为一种创新的传承方式,能够记录并保存曲艺非遗的表演技艺和文化内涵,对推动文化传承、保护与传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影像记录与转译在曲艺作品创作、文献收集整理及理论研究等领域也必然有不同的要求和技术规范,我们要从抢救曲艺艺术文化遗产的角度高出着眼、细处着手,确保影像转译的准确性和文献价值。
徐丛丛博士做主题发言
杨肸星老师做主题发言
肖卫东教授做主题发言
论坛的最后,四川非遗影像100计划也正式启动。四川非遗影像100计划致力于推动四川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在未来数年间完成100部非遗影像作品的拍摄,为四川非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论坛嘉宾合影
四川非遗影像研究中心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下设的研究基地,四川师大全国曲艺传播研发基地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于2017年设立曲艺研发基地,两个基地联合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开展的此次学术论坛,聚集了省内外高校及行业的专家学者以四川曲艺的影像研究作为主题各抒己见,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成果。据悉,三家单位还以此为契机,启动了四川曲艺相关文史的影像研究工作。
供稿:张子慧
摄影:张成清、田垚
初审:金子怡
二审:肖卫东 蒋汶倩
终审:余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