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0日9:00,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举办新技术背景下播音主持教学研讨暨四川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立10周年发展建设论坛。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陈佑松,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余剑,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谢建华,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卫东,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辅导员蒋汶倩,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全体教师,我院在川高校工作的优秀校友,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李雅岚、王玉雪,四川传媒学院表演学院夏羽涵,四川传媒学院有声语言艺术学院赵羚淞、王宁、龙倩玉,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胡蓝心、刘勃希、王子君、暴芸,成都文理学院传媒与演艺学院黄莹,成都外国语学院国际传媒艺术学院陈艺杰,部分在校生代表。研讨会由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王博副教授主持。
研讨会合影
开幕式上,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陈佑松发表致辞,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立1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我校播音专业的办学理念立足综合大学的学术环境。如今,媒介技术的发展给播音主持等艺术类专业带来很大影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技术条件下,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展现出很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当下人际交往相对缺乏的社会环境里,人与人交互的能力难以被AI取代,这也启发大家思考如何利用人的创造、沟通及情感交流等能力与技术对冲。
陈佑松院长致辞
余剑副书记分享了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三点感触:一是播音主持专业是全员育人的典范;二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播音主持专业是学院显示度较高的专业之一,短短十年就进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三是专业未来可期,在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会更上一层楼。
余剑副书记致辞
谢建华副院长对播音主持专业成立十年来取得的丰富成果表达祝贺。当前,该专业面临诸多挑战,受国家发展趋势、政策、技术演进等影响,这就要求专业培养要紧跟时代变化,增强市场意识,开展项目式教学等方式转变教学模式。专业建设需从“树冠、树干、树根”三方面着力。“树冠”要结合市场调整方案,改变现有课程设置;“树干”要拥抱技术、开展项目式教学,与市场联动;“树根”要发挥综合大学优势,重视人文社科课程提升素养。
谢建华副院长致辞
肖卫东副院长回顾了播音专业的十年发展,历经起步、成型、飞跃等阶段,最终成为一流专业建设点,树立了川师播音品牌。专业打造了巴蜀文化视听传播及青少年语言艺术教育两大特色,落实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及两性一度等要求一直引领在前。未来,希望广大校友们凭借自身资源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树立发展共同体。
肖卫东副院长致辞
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研究生辅导员蒋汶倩表达了与在场校友的深厚渊源,见证了他们从学生成长为高校播音专业教师的历程,欣喜于他们的成长与成绩。当下人文社科虽受冲击,播音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承担角色与使命,在面对人工智能等物化影响时,能坚守人的尊严、温情与自由等价值。
蒋汶倩老师致辞
开幕式之后,参会老师围绕新技术背景下的播音主持教学展开讨论。
新技术背景下,人工智能的出现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大家围绕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在课程建设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运用新媒体、虚拟技术拓展教学;其次,优化教学内容,解决理论与应用脱节问题;再次,在教材建设上,确保时效性与前瞻性,进一步优化完善,融入最新案例,贴合媒介需求;最后,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采用“项目制”,课堂教学内容与一线对接。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发言
参会老师及在校生发言
本次研讨会是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立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从2014年到2024年,我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成绩显著,从首届招生24人,到目前全体本科在校生240人,办学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入选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科中国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排名始终位于A档,其中,2022年全国A+第5名,校友会2024年播音与主持专业排名研究型A+第4名。依托四川丰富的巴蜀文化资源、立足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形成了巴蜀文化视听传播和语言艺术教育两大特色。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期间,形成专业建设的“五个一工程”,即系列教研成果、系列学科竞赛、系列作品孵化、系列文化沙龙、系列平台搭建,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对过去成绩的一次全面梳理与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探讨和规划。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四川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转型与升级挑战。我们将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立足“大口语传播”理念,持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寻求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
摄影:周擎宇
供稿:解忆帆、罗哲文
初审:王 博
二审:肖卫东
终审:余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