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2024年10月22日下午14时30分,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狮山电影馆SSFC及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迎风而立,向阳而生—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专题讲座在综合实验楼701拉开帷幕,这也是研究生入学教育“学术理想与方法”系列讲座之一。本次讲座邀请到清华大学教授,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电影学院院长、著名影视理论评论家、策划人尹鸿主讲。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谢建华教授主持,影视与传媒学院2024级戏剧与影视专业电影方向和编导方向的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海报
尹鸿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电影发展历史的重要节点,以中国电影的四个黄金时期,分析了电影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他指出,一方面,电影史记载了中国人用电影反映和呈现现实的不同思维和方式;另一方面,现象级的经典电影作品会推动中国电影迈向高质量发展。尹鸿教授认为:近年国产电影中国市场份额远远超出好莱坞电影,中国电影产量位已居世界前列,新主流电影成为国产电影的中坚力量。新主流电影目前面对的挑战,是怎么进行电影的创新和突破,在不消耗资源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创作。
尹鸿教授正在讲解
接着,尹鸿教授全面分析了国产电影产业取得的成绩,提出温暖向上的现实题材电影成为潮流,而这种电影遵循了“四向”方向:向上、向善、向前、向美。他表示,这种电影关注社会当中的普通人或者普通人中生活更加艰难的人,从而引发观众的同情和怜悯,电影中更关心主角基本的人权和公平正义。此外,教授提到,国产电影也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和创新,发掘和放大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元素。
尹鸿教授从电影大国到强国需要达到的四个维度来剖析中国电影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中国电影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影片数量居世界前列、为数有限的头部电影接近世界先进产出水平等,但也指出,中国要成为电影大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存在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影片不足、产业纵向、横向、斜向整合尚未完成等问题。
活动现场
尹鸿教授还分析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内外新形势,并由此对中国电影的未来进行展望。他提出,电影是视听影像的美学基础,人工智能是视听行业的技术基础,我们要学会如何去运用人工智能服务于电影创作。尹教授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行了充分肯定,表示中国电影将努力克服“片面性和局限性”,成为中国和世界观众共享的精神文化上的“公共产品”,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意义上的电影强国。
在讲座的最后,同学们积极与尹鸿教授互动,对创作如何在作者艺术追求和观众理解能力之间权衡等问题进行了提问。尹鸿教授建议:电影创作并不是不可以表达个体认知,在于怎么认知个体性,但不能局限于个体性。他以辛爽导演为例,认为其创作具有强烈个人风格,但这种个人风格不影响叙事和观感,电影人需要考量怎么把个人化的视角有效的传达给观众。
同学向尹鸿教授提问
此次讲座中,同学们不仅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还了解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功绩,通过尹鸿教授对中国电影产业的问题剖析与未来展望,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电影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主讲人简介:
尹鸿,清华大学教授,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电影学院院长。著名影视理论评论家、策划人。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产业与管理委员会会长、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成员、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过《无问西东》《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学》等数百部集影视剧、影视节目策划、艺术指导和顾问。多次担任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等重要奖项评委。
供稿:张子慧
摄影:金子怡
一审:蒋汶倩
二审: 谢建华
终审:余 剑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