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锦江,千年流淌诗意,浇灌了成都平原的文脉相传。2024年5月31日15:00,《品锦江》系列读书会第六场——“锦江秀出一薛涛”,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综合实验楼701演播厅举办。该活动由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主办,成都市锦江区融媒体中心承办,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作为支持单位为我院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薛涛文化交流平台。成都市社科联理事、成都薛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副研究员汪辉秀,薛涛笺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孟晓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中国金话筒奖获得者、成都阅读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成都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周东主持。

成都薛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汪辉秀与周东对谈
活动开始,汪辉秀携作品《薛涛史话》和《薛涛诗》,与主持人周东围绕锦江文化、成都诗意以及传统文脉,通过薛涛生平故事、诗歌赏析与诵读,分享天府文化的积淀和传扬。周东谈到,薛涛不是一个只会写小情小调、哀哀怨怨作品的诗人,这位“工绝句、无雌声”的女诗人,有家国情怀,有治政谋略,虽然一生坎坷,但她始终坚韧前行,屡遭磨难,仍乐观旷达。汪辉秀分享她眼中的薛涛是一个有魅力的女性,汪辉秀聊起了元稹与薛涛之间的故事,以及提到锦江与薛涛的关系。汪辉秀和周东带大家从薛涛诗意感受薛涛爱成都、书写成都的灵动之心,直击薛涛诗作和后人绘画作品中的成都颜色。

周东老师在主持现场
随后,汪辉秀现场“推理”,《锦江集》应该是元稹帮薛涛编辑成册的。《筹边楼》是薛涛诗中最具家国情怀的“无雌声”之诗。在薛涛众多描绘锦江的诗中,这首《送友人》情感真挚且不留凄婉,气势长远。汪辉秀以“唐代女性的潮流锦江”为主题做了一个趣味分享,从薛涛的诗《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介绍到新舞服,唐代织锦技术,将大唐女性的成都新潮范儿表达得淋漓尽致。

薛涛笺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孟晓英做制笺示范
薛涛不仅工为诗、精翰墨,还善于创新,创制了风行一时、流传千载的“薛涛笺”(亦称锦江笺),发起并引领形成了中国千年诗笺文化。本次读书会特别设置了“薛涛笺”制作展示环节。薛涛笺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孟晓英为大家介绍了制笺工艺流程,并邀请现场观众一同体验制作过程。现场展示的仿制版“薛涛笺”,让观众们感受到了这位女诗人在艺术上的独特追求和精湛技艺。

成都薛涛研究会向四川师范大学师生赠送《薛涛诗》

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向四川师范大学师生赠送《品锦江》

现场合影留念
活动最后举行了赠书仪式,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师生分别接受成都薛涛研究会和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赠予的《薛涛诗》《品锦江》。《品锦江》系列读书会第六场,不仅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薛涛及其作品的机会,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和启迪。
供稿:董鸿铭(东周社)、游卓
摄影:陈梓云
初审:黎康乐
二审:肖卫东
终审:余 剑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