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结合前期调研成果在暑期放假前对主题教育再强调再布置,要求全院师生党员暑假期间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主题教育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用好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社会中彰显川师大的使命担当。
2021年,影视与传媒学院与西充县高院镇人民政府签订社会实践基地校地合作协议,建立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并提出服务梓桐庙村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主动承担项目实施工作,派出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肖卫东教授及骨干教师党员郑轶副教授、黄婷婷副教授等同志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相关工作。同时,还注重加强与学生(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联创共建,近三年来,带领60余名学生党员或者团员赴梓桐庙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不断增长学院师生才干、增进师生感情,有效拓展丰富党建的形式和内容。
2023年7月10日,肖卫东同志、郑轶同志带领学院18名学生党员(共青团员)再赴西充县高院镇梓桐庙村开展“五年规划”第三期项目工作。在学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院党委、高院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学院师生三年接续努力和梓桐庙村两委、村民的配合下,项目进展顺利,校地合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设计建成村史馆,打造文化新阵地
7月25日,南充市西充县高院镇梓桐庙村村史馆举行开馆仪式。南充市方志馆负责人祝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卫东为村史馆揭牌。这是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在深入挖掘梓桐庙村文化历史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完成集历史文献(传统农耕器具)、视觉审美、数字科技于一体的现代化村史馆。梓桐庙村村史馆包括概述、党建引领乡村建设、梓桐民居、巨型壁画《梓潼青绿焕金银》、数绘乡村、梓桐民俗6大部分,其中馆内大型盐业历史壁画、梓桐庙村全景沙盘模型及数字技术等丰富多样的手段,展现了梓桐庙村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
村史馆的落成开馆是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和校地共建项目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学院党委实时跟进项目实施进展,在前期充分调研基础上,要求充分发挥学院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整合绘画、3D数字技术、视觉传达、文创研发、摄影摄像等专业领域资源,确保助力服务梓桐庙村乡村振兴取得扎实成效。
南充市方志馆负责人祝华在参观村史馆时表示,村史馆的建成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的具体成果,发挥了四川师范大学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村史馆记录了乡村历史文化,凝聚了乡村振兴力量。该馆在田野调查工作上的细致、设计理念的创新及在文史信息、科技手段等方面的运用都有诸多示范性的亮点,是西充县首个村史馆,是迄今为止南充地区同级村史馆中的翘楚。
开展艺术研学游,探索振兴新路径
7月17日-21日,学院艺术乡建实践团队与梓桐庙村联合开展为期一周的乡村振兴公益主题艺术研学游活动。来自贵州、成都、南充等地的17名青少年儿童参加研学活动。此次活动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结合艺术类专业特色和梓桐庙村自然和乡村人文资源,围绕村情调研、农事体验、传统竹编、乡村美学和追寻红色足迹等内容设计研学课程。
7月17日上午,高院镇党委书记王钦平出席研学活动开营仪式并讲话。他表示,梓桐庙村植被覆盖率高,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同时,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此次研学活动是川师大助力梓桐庙村乡村振兴又一新载体。
公益研学活动的开展是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助力梓桐庙村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乡村艺术研学为路径打造乡村集艺术、文化、旅游等多功能阵地,反哺村经济发展,为梓桐庙村乡村振兴作出川师大影传学院师生新的贡献。
理论宣讲进农村,共话乡村新图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学院党委在实践前教育工作会提出“一名党员就是一名理论宣讲员”,要求结合实践基地实际情况,用好校地合作平台,多措并举到群众中广泛开展理论宣讲,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年7月14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临时党支部(以下简称临时党支部)与梓桐庙村党支部在该村村委会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现高校担当”的组织生活专题学习。
团队成员向申锐同志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作微宣讲。他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对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深刻论述和全面部署,内容全面、言简意赅,为高校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做出贡献,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基本遵循。他结合实践团队在梓桐庙村所做的工作对文化振兴作了重点宣讲。
指导老师郑轶同志对结合3D数字技术对数字乡村建设作微宣讲。他谈到,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发展数字经济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新时代全面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指明了前进方向。他表示,项目全体师生将发挥好专业优势,努力把梓桐庙村打造成3D数绘艺术村作出新贡献。
高院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冯为同志结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从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个方面作党性教育专题发言。他指出,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实现梓桐庙村推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村“两委”、全村党员同志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他结合自身经历,寄语同学们要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的道路上敢于担当,一棒接着一棒干,让青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梓桐庙村党支部书记白本湘同志、副书记何鹏同志结合村实际对乡村振兴工作作了交流。他们对四川师范大学前两期项目成绩表示充分的肯定,向党员宣传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的工作要点和重点,希望全村党员群众积极配合项目组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梓桐庙村乡村建设工作中来。
带队老师肖卫东同志结合近年来项目开展情况作宣讲。他讲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其中,文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多年带领学院师生发挥专业特色为梓桐庙村建设出谋划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希望在深入挖掘梓桐庙村传统特色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利用好自然资源,盘活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强化阵地打造,拓展研学、乡村旅游等渠道,力争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实行文化反哺乡村的目标,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此外,在为期半个月的实践中,团队党员同志还充分利用到村民家中调研走访的机会,在充分考虑当地百姓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把“普通话”和“四川方言”结合起来,让普通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从而提升理论宣讲的效果,在家长里短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到了百姓的心里。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影视与传媒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锚定目标任务,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院党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多措并举推进学院党建与业务高质量融合发展,抓住暑期放假节点持续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切实把主题教育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新动能,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影传学院新贡献。
中国网相关报道链接:
四川西充:深化校地合作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 中国网 (china.com.cn)
人民网相关报道链接:
http://sc.people.com.cn/n2/2023/0728/c345509-40511016.html
影视元素建乡村,校地共铸文化魂
四川党建网相关报道链接:
https://www.scdjw.com.cn/article/115431
四川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第三期项目在西充县高院镇启动
四川观察相关报道链接:
南充西充县首个村史馆开馆
供稿、初审:向申锐
二审:肖卫东
终审:班运翔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