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9日下午15点,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主办的《影传名家·100讲》系列讲座第15讲正式开讲,讲座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阳教授,做题为《从具象到抽象之美——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身后的波兰电影》分享,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肖卫东教授主持,影视与传媒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250余人听取了本次讲座。

讲座海报
陈阳教授在讲座伊始提出了关于电影艺术的四个思考维度,分别是关于波兰电影的传统、上世纪电影学派与电影艺术、美学的理解以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意义。
陈阳教授讲解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美,不可缺少‘真’与‘善’”“影像空间的‘内爆’”以及“电影:形象化的哲学以及价值观和历史”。
关于真善美这个恒久的话题,陈阳教授以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电影作品,分析了美与真、美与善的关系及其在具体电影镜头中的表现。他又谈到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的动力机制,并阐述了爱森斯坦“有机电影论”主张,进而阐释了影像内爆镜头相应的结构方式。最后,陈阳教授以电影真实性、人和人关系等一系列最基本又普遍的问题,揭示了艺术电影应该包含的形象化的哲学、价值观和历史内涵。
聆听讲座的同学纷纷向主持人发送了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对于专业领域研究的疑惑,也有对于研究生学习的困扰,主持人肖卫东教授将收到的问题一一转述,陈阳教授悉心地对肖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逐一回答。

陈阳教授悉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
本次讲座在师生的热烈讨论中完美结束,不仅丰富了全体同学电影分析知识,而且提高同学们的艺术欣赏水平,有助于帮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创作价值观,也为学院电影戏剧人才培养提供指导。
附专家介绍:
陈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影视与多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与批评、影视文化。有专著《电视剧:文化与艺术间的行走——1990年后电视剧问题研究》《文化精神与电影诗意》《影视文学教程》等问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有大量学术论文。
供稿:姜泽英 董关宇
摄影:姜泽英
审核:肖卫东 蒋汶倩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