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在纪录中再现自我 ——影传•名家100讲之《纪录片究竟是什么》
时间:2021-12-05 14:51:18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查看:646

2021年11月30日上午9点,影视与传媒学院主办的《影传·名家100讲》系列讲座第三讲 “纪录片究竟是什么”正式开讲,讲座特别邀请到英国林肯大学博士王迟教授为大家分享,会议由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骆志伟主持,影视与传媒学院研究生导师唐晋一起参与讨论。影视与传媒学院全体硕士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线上听了本次讲座。

image002.jpg

讲座海报

image004.jpg

线上聆听讲座的部分师生

王迟教授通过细致地阐释5个关键词并结合相关4个纪录片的播放,来深入探讨了“纪录片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第一个关键词为:内转。王迟教授首先讲述了纪录片的三种具体类型,进而将此引申到动画+纪录片的相关概念中,通过阐释纪录片《与巴什尔跳华尔兹》中身份困惑等相关问题和过去十年国内(动画)纪录片所受理论争议来进一步深化了动画纪录片的概念。而第二个关键词为:情景重演。着重强调“真实”和“再现”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并通过纪录片《Rodney king》录像带来佐证其观点。接着王迟教授讲到了第三个关键词:祛魅。此观点打破了大家对于纪实影像具有客观性的固有观念,他表示即便是纪实影像本身也不能构成客观证据,其所表达的意义在不同语境下也会有所不同。而最后两个关键词分别为:承诺和见证。主要阐释了纪录片的表达本身为一种伦理行为的观点以及纪实媒介怎样“纪实”的问题。一切影片都是纪录片,所谓的真实在纪录片的表达中并不能为其纪实性作保证,纪录片展现的是呈现在创作者眼中的真实。这五个关键词的阐述深化了同学们对于纪录片的认知,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纪录片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短片类型的纪录片会比长片在这个快消费时代更容易存活吗?动画的什么特点能让其可以用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出来等相关问题,王迟教授一一做了解答。最后由唐晋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而骆志伟老师也对王迟教授表示感谢,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王迟教授对于纪录片见解独到,打破了纪录片属客观记录的固有观念。通过阐述纪录片的深层意义启发大家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思考,打破框架建立自我观念的本质要求。

本次影传·名家100讲”系列讲座第三讲使全体同学备受激励,意在于提升同学们的研究水平,拓宽研究视野,为学科建设多样性发展提供了新角度

 

附:

王迟,英国林肯大学博士,师从西方著名纪录片理论家BrianWinston。曾长期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在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编丛书《纪录与方法》。主要出版和主编著作:《纪录行为:二十一世纪的纪录片创作》《纪实之后:纪录片创作新趋向》《直接电影:反思与批判》《互动 艺术新视听》等。开办个人学术专栏, 2012至2015年,在双月刊《南方电视学刊》开设专栏《芟芟来迟》。

 

 

供稿:张冰钰

审核:肖卫东、蒋汶倩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