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影视与传媒学院举行“论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及“当代欧美戏剧的若干命题”主题讲座
时间:2021-10-24 21:53:57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查看:329

      2021年10月24日上午9:00,影视与传媒学院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宫宝荣教授在综合实验楼701先后进行了一场题为“论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及“当代欧美戏剧的若干命题”主题讲座。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谢建华教授及21级戏剧导演专业部分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杨杨教授此次所做的题目是“论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杨扬教授首先从戏剧创作与理论研究层面,结合老舍《茶馆》、曹禺《雷雨》等优秀剧作、分析了剧作家在戏剧创作需要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素养。杨教授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离不开剧作家的改编,作为一名合格的戏剧创作者,首先要从学习优秀戏剧作品入手,广泛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提高戏剧艺术素养,然后再进行艺术创作。

图片1.jpg

      在戏剧改编方面,杨教授从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情况、意义以及启示三个方面入手,结合鲁迅小说创作,分析了优秀的艺术改变作品的特点。杨教授说,鲁迅作品改编的不仅仅是案例的重演,而是对于人物形象及人物故事的再创造,在戏剧改编过程中,要注意在保留原有人物形貌的基础上,对人物故事、戏剧形式进行创新,更好地展示出戏剧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图片2.jpg

       随后,杨教授结合陈白尘《阿Q正传》、梅谦《贤亨酒店》、孟京辉《阿Q的故事》的作品案例分析了什么样的戏剧改编才能够获得成功。在戏剧改编方面,杨教授提到,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鲁迅小说中的令人耳熟能详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人物形象,正在时代所赋予的产物,因而,要透过人物形象,领悟戏剧创作背后人物所赋予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宫宝荣教授此次所做的题目是“当代欧美戏剧的若干命题”。宫教授围绕戏剧/剧场drama/theater、戏剧构作dramaturgie、后现代/后戏剧三个方面分析了当代欧美戏剧的若干前沿问题。宫教授首先援引雷曼对于西方戏剧的划分讲述了drama与theatre的区别与联系。宫教授认为,戏剧从来就是发生在剧场,亦即是一门剧场艺术。

图片3.jpg

      宫教授首先从悲剧的定义入手,从摹仿的媒介、方式、悲剧的六要素等方面分析了戏剧的”剧场性”。宫教授提到,戏剧的基本特征是摹仿行动中的和正在作者某件事件事情的人们,而作为一个整体,悲剧包含了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等六个成分,因而,戏剧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剧场艺术。

      随后,在戏剧构作上,宫教授从“剧作法”或“做剧法”,戏剧批评和理论”戏剧策划、顾问、制作和构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戏剧构作的多重意义与职能。宫教授认为,戏剧构作的主要职责是策划主题、选择剧目、修改文本、编辑节目手册,同时参与确定导演人选,并与导演紧密合作。

图片4.jpg

      接着,宫教授从雷曼的后戏剧剧场出发,结合《国外后现代主义戏剧》著作以及相关学者对于戏剧的理解,讲述了后现代主义戏剧的特征。在案例分析方面,宫教授援引惠特莫尔导演、中戏麻文琦教授、田宋教授等人对于后现代理解,并阐释了后现代戏剧与后现代戏剧剧场本质特征。

       本场讲座一共持续了三个小时,在场的学生纷纷表示,聆听完两位教授的讲座之后深受启发,不仅开拓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对于戏剧理论与戏剧改编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的从事戏剧改编的创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供稿:影视与传媒学院

审核:谢建华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