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业设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四川师范大学在数字信息时代,顺应数字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数字媒体的传媒特征,建立的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型专业。本专业依托四川师范大学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立足于数字媒体和数字艺术领域,融合美术学、计算机图形学、传播学、艺术设计学、多媒体技术学以及人工智能生成艺术,构建起的以艺术设计学为主干,以传播学、信息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专业学科教育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面向各类数字媒体平台和各类数字设备终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网络计算机、数字电视等,学习设计、制作、策划所有在数字屏幕上呈现的数字图像、数字绘画、数字视频、数字动画、数字展示、数字游戏、数字信息界面等内容。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持“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校训,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掌握数字信息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从事各类数字艺术内容的策划、设计、创作、运营以及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的艺术专门人才、艺术师资和以艺术素质为基础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包括各类数字媒体平台、互联网+领域、广播影视领域、艺术培训机构等,具体到动画、游戏、虚拟现实、短视频、传媒广告等公司,以及各级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专业设计机构,同时还包含各类企业、事业、院校、院所的媒体宣传及研究部门等。
三、专业培养特色
1、分方向精准培养
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和变化,本专业设立了四个专业方向:网络视听、影视特效、三维交互、数字艺术教育。专业培养在强调人文素养和专业平台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专业方向深化教学内容,在扩充就业面的同时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网络视听方向:以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影像创作为主要内容,以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为创作使命,强调网络化的视听传播思维和创意性的视听表现形式。主要培养能够创作网络短视频(包括短视频广告、数字MV、实验影像、微记录vlog、新媒体影像、创意短视频等)、网络节目、网剧创作、微电影、影视片头及栏目包装等的专业人才,使学生能达到“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后期制作”的全流程独立创作及运营管理能力。
三维交互方向:一方面面向虚拟空间领域进行数字表现、产品展示设计、建筑可视化设计、VR/AR/MR等各类沉浸式虚拟空间交互漫游设计、文旅文博数字化展馆设计等,另一方面面向数字娱乐领域进行网游与次世代游戏角色设计、游戏场景与关卡设计、元宇宙空间设计等。
影视特效方向:立足于计算机生成图像、3D建模、动画制作、视效创作、影像合成等技术,将场景、人物、道具等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实现各种视觉效果,诸如烟雾、爆炸、流体、布料飘动、毛发浮动以及动作变形等。本方向在面向影视制作的基础上,有效结合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强调特效的创新性媒介表达和网络化传播应用。。
数字艺术教育方向:依托四川师范大学的师范属性和教育资源优势,充分结合数字媒体本身的专业特点,培养以数字绘画和艺术设计为专业特长、具备教师教学职业技能的教育类人才,使学生能够在各级学校或艺术培训机构从事教师工作,或在各类公司企业进行教育产品设计、原画设计、插画设计、漫画设计及绘本设计等工作。
2、 1+1.5+0.5+1的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1)夯实基础,第二学年分方向,第二学年至第三学年上学期(1.5)专业进阶,第三学年下学期(0.5)为校内实训实践,第四学年(1)为行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过梯进式的课程设置,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着力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
3、“实践-实训-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立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应用性,教学培养的前期以课程作品的实践设计为导向,后期以综合性实训作品的创作为导向。每位同学均需参与大三下学期的实训作品展演,汇报展示三年来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同时邀请行业专家观摩打分,展演结束后学生可直接进入企业实习,为就业铺平前进的道路。
4、“以赛促教、科教融合”的培养方式
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指导思想,本专业在教学中一方面将课内实践与课外竞赛相结合,将竞赛的选题与课程的内容有效结合,借助于竞赛的项目式设定思路,完善实践内容体系,以赛促教提升学生的学习创作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老师们将各类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带入课堂,以实际的项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科研意识。
5、团队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专业教师的个人特长以及专业课程的内容属性,专业教师在专业方向团队划分的基础上,又划分了众多的课程教学团队,众多课程采用团队教学的模式有效发挥每位教师的个人优势,使学生获得最优的教师资源配置,提升课程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