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办公室、四川省非遗影像研究中心支持的戏剧影视(纪录片)教学工作坊于2024年11月21日上午8:00在四川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701正式开幕。晚上19:00由导演李勇、制片人张晗的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放映及映后交流活动在综合实验楼701举行。
当天19:00,由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出品、导演李勇、制片人张晗制作的纪录片《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放映以及映后交流活动在综合实验楼701举行。
活动现场
《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是B站首部聚焦心理情绪的医疗类纪录片。本片以恐惧、哀伤、躁动、厌恶、迷茫、焦虑等6种“情绪”为主题,表现处在不同生存境遇下的人,面对工作、情感、升学、就业、教育、爱情、亲情等人生命题时遇到的困惑和痛苦,以及为寻求破茧之路付出的努力。通过细腻充沛的情感、真实的矛盾冲突、跌宕的命运故事,以及专业而科学的解读,力图全面、立体、客观地呈现跟“坏情绪”有关的林林总总。鼓励人们正视自己的情绪,接受并拥抱它们,因为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映后,导演李勇、张晗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映后交流互动,分享《是坏情绪啊,没关系》创作过程产生的心得体会以及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唐晋老师与张晗、李勇导演交流互动
唐晋老师首先提问到两位导演是如何选择到这样一个群体以及采用方式或者技巧来与拍摄对象进行沟通,李勇导演认为这次拍摄的题目难度颇高,此次拍摄的题材涉及心理或行为疾病,让患者接受拍摄极为困难。同时,面临周期短、任务紧的情况,如商业定制节目三个月要完成5集从策划到播出的全部流程。在项目中,人物选择至关重要,要选有戏剧性冲突、表现力强且接纳度高的。至于现场沟通技巧,坦诚共情、多交流沟通,让其接纳拍摄。
同学们向张晗、李勇导演提问
在关于纪录片的设计上,李勇导演认为影像种类与功能多样,小设计可以传达意向、氛围等。在拍摄时,因条件和周期限制以遵循不左右生活为原则,适度对生活细节安排调度,采用介入采访的方式来推动。
张晗、李勇导演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在视角的选择上,张晗导演认为在拍摄前期选题与人物确定时,李悠扬母女间相爱相杀的关系颇具探讨性。故事构建上,鉴于观众更容易理解患者一方,于是先立足于李悠扬的视角呈现母女问题。在推进过程中,借母女吵架节点切入妈妈视角促其反思,既推动剧情的发展又拓展了话题.剪辑上于妈妈反思处转换视角,构建起完整且逻辑清晰的故事架构。
在处理舆论关系上,张晗导演认为在纪录片创作中,如何探索独立影片与大众媒体影片之间的平衡,既要好看,又不能缺失社会意义与个人表达,诸多前辈也在探寻这个度。就如《坏情绪》呈现后,很多观众觉得有大和解导向,有积极向上的结果,但这并非刻意为之,却能让片子调性上扬,从而解决舆论问题。一方面,片子要给拍摄对象看,家庭不愿呈现短处,若好的温馨的一面被展现,就能消解不良感受。另一方面,整个片子定义为“没关系”,前期展现的是坏情绪,通过每集结尾的解法不同,朝着更有希望的方向做结论,以此来传递“没关系”的理念。
李勇导演补充到,我们要明确自身定位,偏商业类大众传播纪录片追求的是传播效果最大化。在央视、腾讯等平台工作时,无论是追求收视率、完播率还是播放点击量,都表明了这一点。舍弃一些个人标签、人文情怀元素,像《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以及商家定制节目,都要在弱化广告痕迹同时实现传播最大化。众口难调,面对批评也能坦然。追求传播成果最大化与最大公约数,即让更多人认可,接受对节目本身的批评,也绝不容忍对拍摄当事人造成伤害。拍摄前就强调秉持善意,尊重拍摄对象给予的信任,换位思考。在剧组中,工作人员也不能因个人情感鲜明站队或道德谴责拍摄对象,以免影响观众对事件的客观看待。
活动合照
本次《是坏情绪啊,没关系》放映及映后交流活动促进了师范教育与艺术传播二者在多方面的深度融合,让参与者相互学习,为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助力师范教育创新与艺术传播拓展。
供稿:宋欣
记录:徐宇茵、赖蓝若
摄影:闫呈智、陈孟坭
初审:金子怡
二审:蒋汶倩
终审:谢建华 余 剑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1月前 131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1月前 125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1月前 118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1月前 118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1月前 102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2月前 147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3月前 245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3月前 299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3月前 347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3月前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