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国家督学姚喜双教授再次为我院师生进行学术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0年5月6日
  查看:887
  来源:

       4月29日14:30,影视与传媒学院再次邀请姚喜双教授在腾讯会议上为师生们举办了一场题为《朗诵艺术的情感性和整体性》的学术讲座,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是姚喜双教授本学期第二次做客影传名家讲堂,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全体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共二百余人通过网络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课堂学习。这次讲座由播音系和影传学院研究生会联合组织,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杨小锋教授主持。

a国家督学姚喜双教授再次为我院师生举办学术讲座206.jpg

姚喜双教授做线上讲座

      姚喜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督学,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国家语委审音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他曾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语委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主任,《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主编,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等职务。姚教授是我国人民广播第一代播音艺术家齐越教授指导的硕士,我国广播电视史学领域知名学者赵玉明教授指导的博士。姚喜双教授的研究领域宽广,涉及到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媒体语言学、语言文字测试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他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出版各类著作近30部,是目前我国播音主持学界的顶级专家。

       姚老师分享了齐越教授和自己的创作经验,给师生们传授他们俩朗诵成功的真经,这就是把握作品的情感性和整体性。姚老师认为,把握朗诵的情感性,首先在于朗诵的情感源于生活。朗诵者要去体验火热的生活,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反映全国人民奔小康的伟大实践中的生活。朗诵者的感情不是个人的小感情,而是要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为人民发声。为此,朗诵者既要做好狭义的备稿,也要做好广义的备稿,要做到播音艺术家夏青老师提出的三个“一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朋友。其次,调动感情,要借助我们以往的生活、已有的场景、现代化的手段,借助想象和联想,弥补没有去过、没有直接见过所朗诵的地方的不足。第三,朗诵者要深入了解、认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感情的方向和指向性。第四,朗诵感情表达中的场景体会要深入、具体、形象,突出重点。

       关于朗诵的整体性,姚老师指出,要注意把朗诵情感贯穿全篇,朗诵的基调要统一,感情还要有主有次。他认为,朗诵的美是整体的美,既要注意作品内部的起承转合,也要考虑稿件与作者、受众、朗读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受众的关系,把握为谁朗诵的问题,做好情声气关系的运用,做好狭义备稿的六步。

a国家督学姚喜双教授再次为我院师生举办学术讲座1188.jpg

       他认为,朗诵的情感性和整体性是相互关联的关系。

       姚教授结合当前抗疫的国际国内形势,以毛泽东主席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七律二首·送瘟神》等经典作品,和反映当下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作品《语暖三江,助力小康》、《三江县三省坡大塘坳天湖》、《声传威宁——贵州威宁龙河樱桃》为例,对播音主持专业10位本科生和研究生,从朗诵的情感性和整体性把握上进行了悉心指导。经过姚教授的耐心讲解,热切鼓励,示范带动,同学们的朗诵效果立竿见影,朗诵水平步步提升。播音系同学在讲座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纪律意识和出色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姚老师的充分肯定。姚老师直夸同学们的声音好、普通话标准,朗诵的基调准确,有的同学的朗诵已经可以在中央台播出。在互动交流环节,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李皙和研究生满静向姚老师提出了两个专业问题。姚教授结合自己的朗诵经验和研究,对舞台朗诵的情感调度和控场,面对不同作品内容应如何处理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a国家督学姚喜双教授再次为我院师生举办学术讲座1451.jpg

       杨小锋教授在总结时指出,姚老师的指导对同学们的朗诵实践以及老师们的教学都有很大启发,期待疫情结束后在狮子山向姚老师当面学习,再次感谢姚老师带来的高水平讲座。杨老师说,这两次讲座的成功,还要特别感谢几位认真准备却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朗诵才华的同学,同时感谢每一位在讲座中为大家精彩朗诵的同学,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供稿:韩文君

摄影:照片由同学提供

审核:杨小锋  蒋汶倩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影视与传媒学院